残剑

Stop walking today and you'll have to run tomorrow!

沉寂的岁月

| Comments

自己都没有为沉寂一个月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或许这只是一个对自己小小的许诺,它的意义可能就是如此。过去小小的一段日子里因为没有发布什么信息而不用去关注朋友回复的信息,其实个体的存在根本不会有多少人会在意你,即便有那么一天你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除非你那天已经强大到足够让人去回忆。可是该死的托和欺诈电话还是不停地往我这里打,我不知道我上辈子到底“骗”了他们多少钱了。

过去的一段时间,心情有些不好,幸亏有@语文书 的指点,让我能够从世俗中缓拖出来,让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褪去了一些幼稚。有所成长,但我始终认为我还是很幼稚,我甚至不愿脱离这种状态,总觉得这样活着才会让自己更快乐,又何必去考虑那些繁杂的事情。

有两本书从去年开始看,终于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把它们看完了,其实书并不厚,每本就两百多页。我看书不快,总是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真心羡慕那些一目十行的阅读者)。读书最大的体会就是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当你读到别人文字的时候,你觉得很有道理,时而会不停地点头,一旦放下就会遗忘;可当你真正做过、体会一件事情后,去阅读别人写的文字,有的不仅仅是赞同,更多的是自身反省后的体会,这是一种财富,将会伴随着你的一生,为以后的决断作判断的依据。最近在看《创客》一书,对我的触动比较大,虽然还未投身到这个行列中去,却始终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会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当我们抱怨缺乏机会的时候,它们可能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只是当我们选择不理会它们的时候,它们又悄悄地离开了。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机会,我们又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橄榄枝呢?

工作上也并不是自己预期的那样,一切跟自己想象的差别太大,或许是我太理想了。当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不求改变的时候,这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变革才是发展的源动力。《重构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建议码农去看看,会有所收获的)一书中提到“如果它没坏,就不要动它”(该书的作者极其反对这种做法),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态度,但没有多少人想尝试改变。有人会觉得这事不可能,问题存在的时候总是会去改变的。这或许只有一个人身处一个环境的时候,才会知道改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期间去了一趟徽杭古道,算是出去散心,尽管是在雨中不停地徒步,但依旧让我感到惬意,这是一种远离,更是一种逃脱。遇到一些人,他们都褪去了原本的外衣,让人感受到最多的是真诚,任何人都无需掩饰什么,尽情地表达自我。我喜欢这样没有拘束的旅行,如果有机会,我会选择走得更远,去认识这世上每一个友善的人,去体验每一种平凡而又让人愉悦的生活。

某晚和公司一位同事聊了一路,记住了她提到的“静水深流”,可能我追求的只是表层的绚丽,而内在的一切都是空洞的,当海水退去的时候,我或许就是那个裸泳者,一个伪程序员,一个伪户外者,一个伪骑行者,一个伪书写者。应该说,至今我都没有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思考的太多,而实际践行的又太少,静下做一件事情,这或许就是我应该去做的。

九华山行程的第一晚,我们玩了卧底游戏,当我提到了“沙县”,在场的女孩笑了,我不明了为什么(当我询问它们的时候,她们似乎也说不出之所以然),所以一直有请她们去“奢侈”一顿的想法,我甚至都为这样一次聚会设计好了类似电影的画面,可实际的效果并没有我预期想象的那么美好,或许应该把这个责任推到可恶的燥热天气上(这是为自己找借口)。

使用“多听”听了不少关于历史的音频,包括王安石、曾国藩、胡雪岩、苏秦、张仪、拿破仑,等等。总觉得听这些的时候,可以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可事实并不是这样,还是需要静下心听才能真正体会那些艰辛的历史。人们总是看到那些人光鲜的一面,却淡化了他们奋斗的历程。

记录是为过往的记忆作备忘,可能我永远不会再次翻看它,但它永远不会消失,人的成长就是依靠这些琐碎不断地堆积。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