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剑

Stop walking today and you'll have to run tomorrow!

论楚霸王三追韩信

| Comments

从《楚霸王三追韩信》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只不过是一个跑腿的,实际上是范增在追韩信,如同后来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都是谋臣在处理士兵逃亡的事件,而不是君王。一个君王高高再上,审视事情和看待问题的角度都与臣下不同,在霸王和汉王看来,韩信的逃跑只是一件普通的逃兵事件。

范增知道韩信逃跑不是一件普通的事件,却为何没有像萧何那样,亲自去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年世已高

范增生于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08年投靠了项羽的叔父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当他出山为项家军出谋划策的时候,已经是70岁的高龄。韩信从楚军军营逃出的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此时的范增已经72岁了。即便一个老头儿能够上马去追赶,也很难追上,韩信已经逃跑一夜了。追上了又能怎样,范增能够拽回或杀掉一个年轻力壮的韩信吗?

君臣之理

为什么要提君臣之理呢?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一则君王之物不可随意使用,即便霸王让部下使用,他们也不敢用;二则,霸王亲自去追就显得很重视臣下,爱惜人才,当然也应该考虑到霸王万人不能敌的一面。

从范增对韩信的分析来看,我们知道范增是很了解韩信这个人的才干的。这么一个天才,当然不可能选择一匹普通的战马。加上已经跑了一夜的马程,使用普通的战马肯定是追不上的。追上韩信,那也就只有一种可能,动用霸王的乌骓宝马。派遣一个普通的将领去追即可,何必需要霸王亲自出马?可能有几种解释:一、项羽爱惜宝马,不会轻易交给其他人,即便他乐意,也没有哪个部下敢骑,说不定某天就因此而获罪;二、良驹识主,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驾驭它的;三、韩信在楚军与一些将领私交颇深,很有可能会放韩信一马。这些东西,我想范增都有认真的考虑过。

信任

虽然在鸿门宴上,君臣俩的意见出现了分歧,但不至于很严重。此时此景下,范增还是相信自己的羽儿能够听取他的意见的,毕竟在此之前霸王经常会采纳他的计谋。加上霸王对自己的敬重,他也更加相信自己的羽儿。所以他相信霸王能够把韩信追回来,即便追不回来也会把他杀了。

亚父说言

从范增劝说项王的说辞来看,可以看出他对韩信的家庭、学历、身世背景、谋略还是很了解的。当韩信在楚营做执戟郎的时候却一直没有提拔他,当他离开的时候才提出其重要性,当劝不回来的时候就建议采取杀人灭口的措施,这一点有点类似公叔痤,博荐才之名而非惜才。

有一范增而不用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想同意,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陈平施离间计,令项羽以为范增勾结汉军,从而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还乡。项羽竟然也同意了,范增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还没到彭城,就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