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剑

Stop walking today and you'll have to run tomorrow!

毕业后的抉择

| Comments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总是给我们传输“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尤其当我们被一场场面试打击之后,更加觉得这句话在理。以我现在的观点来看,这完全是误人子弟,还不如不说,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接下来谈论的都是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仅限于IT行业,其它行业的情况我不清楚,所以不敢随意说道。

理想与现实

在学校的时候,大部分人可能都豪情壮志,希望从事一份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期间也可能对这些东西有过了解、学习,但与有些公司的要求始终存在着差距。往往这些时候,很多人会犹豫,会改变原来的道路,选择一个会接纳我们的公司。如果那个公司跟我们想做的事情有些相同,那是最好不过的,可大部分情况不是那样。即便我们去了,工作的热情也会大大折扣。

所以即使我们不能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公司,那我们也应该选择和我们理想中工作相似的公司,这样才能让我们工作的更有激情,让职业方向能够有延续性。那样的选择可能只会得到较低的薪水,但对后期的发展会很有帮助,也不会让你工作的很迷茫。看过很多人的博客,了解过他们很多的经历,有一部分人在不能选择自己最初理想的公司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一家较符合自己理想的公司(可能那只是一个偏远的工作)。一年或者两年后,他们重新找工作,往往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虽然他们随同时间在老去,可精神上依旧焕发着光彩,激情依旧无限。

拿着一份不错薪水、做着一个不太喜欢的体面工作,还是选择低薪却是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就看一个人的心有多大、魄力有多少!

大与小

关于这方面的选择,我比较倾向于大公司。除非你是牛人,否则就应该到大公司去学习学习。大公司已经形成了很好的规模,人尽其责,基本上每个人只需要负责一块内容,这将会导致成长很慢,学不到东西。虽然可以把一块做的很精,但有好多东西没什么深度,如果长期维护将会导致你停滞不前。

所以学习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在大公司学习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优秀的架构师(良好的架构)和优秀的高级开发(可以写出漂亮的优秀的代码,源代码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料),这些人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而且有良好的培训机制。我们可以直接去看他们的源代码和架构,了解和学习架构是怎么搭建、代码如何规范书写,我们不用走万里路就可以把这些先进和优秀的东西都装进我们的知识库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在大公司待几年后,不该适应安逸的生活,应该去小公司看看。好多小公司都是3、4(可能只有你一个)个人一小组,工作量大、杂,什么都要做,就连测试都要亲历亲为。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人待的地方,被严重剥削廉价劳动力。

我们要从当中看到优势,我们才有可能进步。逆向思维下,工作量大、杂是坏事吗?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想真正成长,想将来有一番作为的人,这正是小公司的优势。小公司的员工有一个普遍性,就是学历技术都很普通,无法很好的进入到大公司,也只能在小公司游走,但心里也有抱负和理想。

杂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就是因为人少,所以什么都得做,这样我们就可以接触到很广泛的东西,有可能连架构设计都要自己去处理,说不定图都要自己去PS。如果把所做的这些事情拼接起来,这将会是很大的一张蓝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书,去了解蓝图中的每一块是怎么去衔接、怎么关联的。当我们把这些都弄熟了后,那时我们就已经具备了超强的能力。

我的经历

虽然我不喜欢前东家的产品、方针政策以及让我负责处理的模块,但我很感谢它将我带入到了软件开发这条道路上。前东家是一家大型的芯片设计公司,但产品已经走向淘汰的边缘。虽然在观念上没有什么长进,但在公司的工作流程、软件架构设计、工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现在的一些良好习惯就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在这里一年后,毫不犹豫的交完学费,离开了。

现在的东家是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幸运的是,我进去的时候还有一个“老人”可以带领我前行。很多事情都需要你独自去完成,刚到手的时候你会茫然而不知所措,但随着自己的学习和了解,很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这里,我更多的是技术上的长进以及视野的开阔(毕竟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挖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成为了一个网络人,从前我是“设备商”的思考方式,而如今增添了一分“网络人”的思考。同时,也让我喜欢上了开源的一切。

总结

好多程序员还是很有钻研精神的,学习是他们的一个乐趣,也可以让他们展示自我价值。那些一直在坚持更新技术文章的博主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得不到成长、学习不到新的东西,我想他们应该就会不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随成功人士的脚步。在大公司我们就是要跟随成功人士(公司的架构师和高级工程师)的脚步,去了解、学习他们;在小公司就如行万里路,我们只有多做多学才可以迈出去,将那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彻底吸收。

以上那些话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很浅显,最想对应届生说。工作已经三年了,我们是选择“放弃自己”,还是选择“在路上”?

Comments